您的位置: > 比特币行情> 正文

打印本文             

1 月 18 日,微软宣布以 687 亿美元“全现金交易”形式收购游戏开发商动视暴雪,此次收购交易完成后,微软将成为全球收入第三大游戏公司,仅次于腾讯和索尼。

微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我们正在大力投资世界级的内容、社区和云,以开创一个将玩家和创作者放在首位的游戏新时代”,官方在发布的公告里也提到,此次收购将加速微软游戏业务的增长,并将为其元宇宙发展铺路。

暴雪,微软的元宇宙入场券?

“游戏是当今所有平台娱乐中最具活力和令人兴奋的类别,并将在(微软)元宇宙平台的开发中发挥关键作用”。

确实,对当下的元宇宙而言,游戏几乎是最好的切入点,像 Sandbox、Decentraland 这些目前成为爆款的元宇宙游戏项目,本身已经得到这个赛道初步验证玩家的认可。

而对于那些想要布局的传统互联网大厂和传统游戏公司来说,“元宇宙+游戏”更是几乎不可忽视的赛道——就像电影《头号玩家》里面展示的那样,在元宇宙的加持下,未来人们只需戴上 VR 设备,就可以进入这个与现实世界形成强烈反差的、繁荣的虚拟世界。

这样玩家不仅可以获得完全逼真的全新游戏体验,甚至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拥有独立的生活、工作等各种存在形式,甚至在里面构建起每个人的“第二世界”。

Vitalik

这同时也意味着“元宇宙游戏”会使得游戏的载体或者形式发生变化,对传统体验形式的游戏(手机端、PC端等)可谓降维打击。但就目前而言,所有人对“元宇宙+游戏”的探索都是在盲人摸象,旨在通过试错、摸索尽快获得这场竞赛的“入场券”。

而这场开发元宇宙游戏的竞赛,则需要无休止地砸钱砸时间砸人力,包括赛道后续发展要想真正迎来快车道,本身也对 VR 硬件要求更高。

所以对于微软来说,虽然花了 687 亿美元的真金白银,但能够收购坐拥丰富游戏 IP 和一线游戏开发团队的暴雪,这样与自身的硬件能力结合,那么后续不管是继续搞传统游戏还是进军元宇宙,都有充足资源,会是极大的助力。

去年微软其实就曾表示过 Xbox 游戏平台将来也要加入“元宇宙”,这也从侧面表示了微软对于从游戏切入元宇宙赛道的野心由来已久。

元宇宙对游戏赛道的意义:真正的玩家经济

I cried myself to sleep,and on that day I realized what horrors centralized service can bring(我哭着睡着了,那天我意识到了中心化服务可以带来多可怕的结果)。

“网瘾少年” Vitalik Buterin 从 2007 年开始, 连续三年整日沉迷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直到暴雪单方面取消他所心爱的术士的“生命虹吸”技能。

后来即便 Vitalik Buterin 多次发邮件和在官方论坛里联系暴雪的工程师,要求他们还原这个技能,但得到的回复却始终千篇一律——不能恢复。

Vitalik

Vitalik 这才发觉作为一名普通玩家,自己在游戏开发商面前是何等的弱势——那些中心化的游戏平台无疑是旗下诸多游戏的绝对裁决者,予取予夺,弱势的玩家再怎么不满也无可奈何。

因此他意识到了中心化的服务是多么的可怕,从此他“完全放弃了魔兽世界这个游戏”,转而接触比特币,并由此开启了自己在去中心化世界的传奇故事,而如今被微软收购的动视暴雪,则正是这款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游戏的开发商。

草蛇灰线,兜兜转转,一切的历史性巧合看起来都是那么地富有戏剧性,曾经的“网瘾少年” Vitalik Buterin 如今已经成为区块链行业的“V神”,而他这段经历也折射出了传统游戏无法克服的顽疾。

传统中心化的游戏服务商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或是中心化服务器的天然设计缺陷,几乎无法避免侵蚀普通游戏玩家利益的事情出现,如数据泄露、更改规则、关闭账号、冻结道具装备等。

而一旦发生类似不可测事件,处于弱势地位的普通游戏玩家在游戏中所投入的不可量化与估算的时间和精力,包括积分、道具、角色等这些可以资产化的付出,几乎都有归零的风险。

“V神”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游戏玩家,相比游戏开发商就是典型的弱势群体——游戏的核心机制仍然完全由游戏开发团队所掌控,游戏的策划以及设计团队为玩家圈定了一个明确的边界,并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可以随心所欲地拿走游戏玩家购买或通过游戏获得的任何东西。

从这个角度看,元宇宙作为以区块链为基础、承载技术理想的新世界,即便暂时刨除硬件等对游戏玩法的创新限制,它对游戏赛道的核心意义之一也很积极。

游戏资产、道具、装备完全归玩家所有,且可以自由流转,赋予游戏玩家“神圣不可侵犯的游戏资产所有权”。

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元宇宙将游戏与社交进行结合,从而打造完全基于链上、包含各种资产交互行为的全链上世界,当然这是想象空间更为宏大的后话了。

逐步“内卷”的大厂“元宇宙之战”

其实早在此次对动视暴雪的大手笔收购之前,去年底微软就已经公布过对元宇宙的初步布局——2021 年 11 月 2 日,微软在 Ignite 会议上宣布将推出新的 Mesh for Microsoft Teams 软件,将旗下 Microsoft Teams 变成“元宇宙”。

简言之,就是将微软的混合现实平台 Mesh 融入到视频会议工具 Teams 中,允许不同地理位置的人们加入协作和共享全息体验,实现加入虚拟会议、发送聊天、协作处理共享文档等更多功能。

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在虚拟 Teams 空间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见面、办公(也许过不了多久,人们就能在元宇宙里写 Word、做 PPT 了),彻底打破地理等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形式阻隔。

Vitalik

而为此改名的 Meta(原 Facebook)则声势更大,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 2021 年 6 月底就表示,该公司的未来规划远不止是社交媒体,而是筑造一个元宇宙,扎克伯克甚至宣称希望在未来用 5 年左右的时间,将 Facebook 打造为一家元宇宙公司。

此外,苹果尽管尚未披露其进军元宇宙的计划,但投资者预测其将在明年左右推出 VR/AR 设备,并将游戏、通讯、内容消费作为重点

国内大厂的探索似乎在虚拟偶像这一块发力更多,《和平精英》两周年派对中,就邀请华晨宇举办了一场虚拟演唱会,游戏 3D 建模了华晨宇的虚拟形象,还原了他的歌曲《斗牛》的 MV 画面,并推出系列玩家互动方式。

还有颇为惊艳的“邓丽君”跨年晚会合唱——使用最先进技术合成的虚拟人邓丽君现身舞台,与周深同台歌唱。

Vitalik

当然,最会玩的自然还是英伟达,2021 年 4 月份,CEO 黄仁勋发表了 GTC 2021 主题演讲,当时有超过 2000 万人观看,而 8 月份英伟达则自爆发表会上有 15 秒是通过“虚拟黄仁勋”来进行的,其余时间才是黄仁勋本人上场的。

在这背后,英伟达开发的 3D 仿真模拟和协作平台 Omniverse功不可没——RTX 光线追踪技术扫描黄仁勋,摄影棚里拍上几千张各种角度的照片,再通过 3D 建模进行后期编制,背后的厨房则是艺术创作者在 Omniverse 平台上搭建,最后再利用 AI 两者结合,以假乱真,打破真实与虚拟之间的边界。

Vitalik

“脸书变 Meta,微软买暴雪,苹果整 VR/AR,”大厂们的元宇宙愿景也显得愈发内卷,元宇宙已然成为互联网大厂们下半场的“兵家必争之地”,我们似乎已经闻到了一场无可避免的战争到来的味道。

巨头们的元宇宙时代之战,或许已经拉开帷幕。

 


 Art Blocks:生成艺术的自动售货机

撰文:程天一

来源:海外独角兽

代码和软件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使用代码创作出的生成艺术在过去很多年中始终被低估。2021 年夏天开始的 NFT 和 Art Blocks 热潮改变了这一点。

Art Blocks 由 Erick Calderon 等人于 2020 年创立,是一个生成艺术的自动售货机,用交易时随机产生的哈希值生成最终作品,颠覆式地改变了生成艺术创作者和收藏者之间的关系

Art Blocks 发行的Chromie SquiggleRingersFidenza都在 NFT 世界引发了生成艺术的投资潮。它们完美体现了生成艺术的“可控随机性”,艺术家需要多次调整脚本,保证上千位用户铸造时随机得到的作品都独一无二且具有美感。Art Blocks 在 2021 年累计交易额超过 10 亿美元,通过版税获得了超过 2500 万美元的收入。在 2021 年 8 月,它完成了一轮 600 万美元的融资。TRUE Ventures 领投,Galaxy Digital 旗下的 VC Galaxy Interactive 和 Collab Currency 等机构参与投资。

随着市场注意力转移,Art Blocks 和生成艺术 NFT 停止了暴涨,每月交易额也从 21 年 8 月的 5.87 亿美元峰值回落,在 10 月后持续低于 1 亿美元。但是 Art Blocks 已经是公认的蓝筹 NFT,成为了 NFT 指数基金不可缺少的 Portfolio。Erick Calderon 也并不慌张,公司的现金流足够支撑多年,他正在加快招聘工程师和塑造公司文化

围绕着生成艺术还有其他有趣的话题:投机者开始退潮,持有 Art Blocks 的更多是收藏者,他们的 NFT 展示需求还远未被满足;此外直接使用 AI 创造的生成对抗网络则有着在元宇宙中发挥作用的想象力。

01.生成艺术简史

对生成艺术最简单的定义是“使用随机性和计划性相结合的代码创作出的艺术”。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人脑”去找到审美趣味和灵感,“电脑”则规模化地将灵感变成可视的艺术。

比如下面这段代码,它出自 Art Blocks 首席创意官 Jeff Davis 之手:

在被执行后,它可以生成这些和色彩有关的艺术品,而且理论上可以产出无限幅:

Jeff Davis 2021 年的作品Color Studies

这类艺术重要的审美趣味来源于其独特的“可控随机性” ——艺术家往往无法预料代码生成的结果,同一段代码两次运行可能得到非常不同的作品,但他们可以通过控制随机性的“大小和位置”为自己保有一定的控制权。

150 亿美元手工艺电商 Etsy 的联合创始人 Jared Tarbell 的另一重身份是生成艺术家,他这样描述“可控随机性”这一概念:

如果是正常编写的程序,它每次都以相同方式运行。但是生成艺术家定义了一个不同的系统,让结果能够随机化。作为创作者,你会为自己程序(产出的作品)感到惊讶。

在理念上,生成艺术跟整个 20 世纪的艺术潮流是一脉相承的。“抽象艺术之父”康定斯基强调几何图形和抽象元素的美,生成艺术作品在视觉上追求的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美。

康定斯基 1923 年的作品《圆圈中的圆圈》

在 1960 年代,生成艺术创作已经开始涌现。这既是机械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下的自然演进,也是因为使用计算机进行创作的确有其先进性 —— 计算机能有效处理创作中复杂度和规模的增加。

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Jason Bailey 在《为什么热爱生成艺术》中介绍了下面这幅作品。随着行数增多,作品内方格的旋转角度和位置随机性增大。使用纸、笔创作时,艺术家需要 1 个小时画出这幅画。如果想将这些方格的数量增多 10 倍,又需要额外的 10 小时。但是对于生成艺术家而言,他们只需微调下代码,计算机就可以迅速生成结果。

Art Blocks:生成艺术的自动售货机

撰文:程天一来源:海外独角兽代码和软件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

关于我们

币安下载官方app|币安iOS版|币安安卓版|币安电脑网页版

  • 用户支持
  • 帮助中心
  • 服务条款
微信二维码
币安官网渠道 数字区块链交易平台 Powered by binance
QR code